第(2/3)页 “我听让娜小姐她们的意思,你的号召,很符合这里一些神学家的期望。”他告诉郭康。 “天方教那边,有多种立法方式,其中有一种叫‘创制’,意思是遇到新环境和新问题的时候,教法学家根据立法原则,提出自己的理解。一直以来,这都是一个应对新事务的常用方式,使得教法能够跟得上时代和教徒需求的发展。” “不过,四大法学派逐渐完善之后,一些教法学家开始认为,已经没有继续创制的必要了。后来蒙古人占领巴格达,摧毁了哈里发朝廷,让天方教世界受到巨大震撼。大部分学者都把这作为一场标志性事件,认为哈里发也消亡了,今后没人能执行创新和审查的职能了,所以创制的大门也已经关闭了。” “但这样一来,很多事情就麻烦了起来。因此,还是有一些学者,反对‘闭门说’,希望重启创制。你现在这些举动,尤其是号召大家结合实际,进行判断,就很对他们胃口,被很多人看做是一种对改革的支持。” “啊这……”郭康沉默了。 朱文奎只是听说过这些说法,但郭康是“过来人”,听到这些,是有些尴尬的。 天方教教法,往往给人保守和极端的印象,尤其是郭康那个时代。但是,仔细研究下,就很容易发现,“保守”和“极端”,实际上是两个方向,之间未必有关联,甚至有时候是反过来的。 那些更极端的派别,未必是保守派。比如伊本·泰米叶和伊本·瓦哈卜,实际上还是“改革派”。 伊本·泰米叶的主要诉求之一,就是重启创制。瓦哈卜等人在此基础上还更进一步,还要求超越教法学、教义学等“理性知识”,把释经权从高高在上的教法专家下放到普通信众中。 从这个角度看,他们不但不保守,反而是非常激进的改革派,着力于打倒传统宗教权威——泰米叶和他的后学们认为,教法学派的意见,会阻碍信徒与胡大的交流,因此应该摆脱其束缚,因此拒绝采用“效仿”原则,不承认四大教法学派的师承和释经规则,要求进行自由创制。而瓦哈卜那帮人,为了反对偶像崇拜,干脆把穆圣的墓都给砸了,你就说反不反权威吧…… 而且,这帮人也确实是平民派。 世界上大部分地方的思想、宗教,往往都会向两个不同方向分裂:一个是启示,或者说顿悟之类;另一个则是理性论证。一般来说,上层人士和专业教士,会更倾向于理性思辨,用严谨的论述对教义进行诠释、论证和推导引申。然而,这套方式,对于绝大部分平民来说过于高深了,所以总会有提倡启迪和顿悟的派系出现,认为只要好好修行,得到启示,就可以修得正道。 他们这些派别,就普遍反对通过理性来进行复杂的释经,而是希望尽可能让教义简单易行,容易传播,让缺乏文化知识的信众也可以接受。有时候,由于过分追求简单形象,甚至会绕了一圈,反而又回到了他们自己最反对的偶像崇拜和拟人化上。 当地流传着一个段子,说是伊本·泰米叶有次在大马士革布道,告诉信众们“胡大会下降到尘世的天上,就像我此时下来一样真实。”可能是为了让大家更简单地看明白,他还一边说,一边自己从讲演台上,走下了一级,亲自做示范。 正好,寺里有一群马利克派的教士,听他这么说,很是生气,说什么叫“胡大像你一样”,你这是什么意思?于是冲了上去,当场把他暴打了一顿。 第(2/3)页